文章照片引用自:

 傑老大JAMES的單車.攝影.美食.雜記部落格

住在那種有個超優美的圖書館~想不停下腳步都難啊!

北投人真幸福啊!下次回台北,一定也要去逛逛才行呢!

 

北投圖書館及溫泉博物館

有一座圖書館位於「北投」,圖書館以原木建成,

還獲得「綠建築標章」。聽來挺不錯的,前去看看吧!



圖書館的角色不再只是考試前的K書中心、它的建築也可以不是冰冰冷冷的鋼筋水泥。

在發現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後,我想,對圖書館的既定印象都會大大改觀。

 

「北投」,因為有溫泉,常年處於熱氣氳氤中,營造出一股特別的靈氣,

早年被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人稱為「女巫」。

自從捷運淡水線取代了原本的鐵路,便捷的交通網絡讓北投與台北的距離頓時拉近,

伴隨一路更迭後退的窗外景致,再轉搭新北投支線,

走出捷運站正對著的正是已經有近百年歷史的「北投公園」,

草木扶疏、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,一草一木均取自大自然,

渾然天成的蓊鬱,再以人工稍加整理,即成了各種動植物樂於棲身的綠色天堂。

 

而隱身在一片綠意之內的,是一棟遠看不顯眼,走近卻令人眼睛一亮的大型樹屋,

地下一層,地上二層,總面積有六百五十坪的圖書館,

從各個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面貌,有人說像是一艘船、也有人說像森林裡的小木屋,

就是不像圖書館,也許正因為不像圖書館,每到假日反倒成了觀光客絡繹不絕的觀光勝地,


北投分館落成時,因榮獲內政部綠建築九大指標候選證書而創造了話題,

並吸引許多人造訪。圖書館一樓的牆面上,有一個太陽能光電發電監測系統

清楚載明太陽能電板的發電量。所謂的綠建築,代表的正是舒適、節能與健康,

而這些皆在綠色圖書館小組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的努力與堅持下,

充分運用在這座融入北投溫泉與自然景觀的建築中。


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的輕質生態屋頂,可發電十六千瓦的電力,

其發電量相當於在夏天中正午時可供應全館同時間二○%的用電量。

至於斜坡屋頂及草坡設計,則可綠化屋頂涵養水分、減低直接曝曬;

藉斜屋頂收集而來的雨水用於澆灌植栽及清潔用水,則達到水資源的再利用。

一、二樓中間樓梯的牆面,採用來自鶯歌陶磁廠廢料,

經切割後巧妙成為層次分明的陶磁立面,

午后陽光灑進來時更透出層層疊疊的彩色光輝,又是環保建材再利用的實例。

館內建材或鋼構、或木造,減少了混凝土的使用,就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和負擔。

而全館設計採用挑高夾層的高低窗產生的「浮力通風」,

再配合氣體交換機,就能降低室內溫度約4℃,

這麼做,不僅可節省電費,更能將戶外清新的空氣引進來,減少昏昏欲睡之感。

 

室內的閱讀區,多樣化的座椅設計,也提供了空間上的變化與樂趣。

在兩個書架中間的座位,取書、換書特別方便,也讓人有坐擁書城之感;

像在家中的太師椅及習慣倚靠桌邊的傳統式座位,都貼心地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。

 


天氣微涼時,自一、二樓延伸出去的戶外閱讀平台是最搶手的位置,

享受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、映著遠處的山景,閱讀的氛圍充滿了自然野趣。


通往地下一樓兒童閱讀區的樓梯,是一棵大型的鋼骨樹型意象,

簡約俐落的後現代設計風格,加上自落地窗外自然引進的綠意,

一層層蜿蜒而下的階梯巧妙設計成寬敞的座位區


北投溫泉博物館,曾是東亞最大的公共浴場,

歷經時空遞嬗逐漸荒廢,現則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,走進館內,彷彿感受時光倒流,

日治時期來來往往的沐浴男女及談笑風聲,歷歷在目恍如昨日。

除了展示沐浴文化的演變、溫泉相關常識、北投溫泉的地景、地貌與發展外,

並介紹陳列已禁採、被列為國寶的北投石,

目前則有「台語電影文物展」活動展開中。


 



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(西元1913/民國二年)六月,

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五萬六千餘元,

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,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


規模為兩層,入口處在二樓,有涼亭、換鞋玄關,

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,

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。

 

小外甥女---WINNIE


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,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,

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,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。


本區所展示的是北投的台語片相關記錄。

在民國四五0年代台語片盛行的時候,

北投優美的環境吸引許多電影來此拍攝,

不但讓電影公司省去搭布景的麻煩,

而眾多的溫泉旅社更提供了拍片所需的內景、

工作人員休息用餐或過夜的場所。


開放時間

        每週二至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,

每週一及國定例假日休館(遇週六、日照常開館)

 

「北投溫泉」

      北投、陽明山一帶主要的三種溫泉分別是白磺、鐵磺和青磺,

其中青磺只有北投地熱谷才有;

北投的白磺主要來自惇敘高工附近的硫磺谷,

六窟溫泉附近則有鐵磺,所以北投可以說是享用溫泉的最佳地點。

青磺是強酸性溫泉,PH值在1~2之間,帶有刺鼻的鹹味,成透明微綠;

白磺也是酸性泉,PH值在3~4之間,有硫磺味,

因懸浮物而呈混濁的乳白色;

體礦是中性泉,無味透明,含有鐵質,又稱做「赤礦」。

 

許願樹


我愛平安健康


我可不要當忍者.洛克人......




進入博物館內。跟所有日據時代遺留的建築一樣,入門就要先脫下鞋子,

換上拖鞋,讓雙腳去記憶久遠的歷史。


隔窗遠眺圖書館



清光緒二十年(1894),德籍硫磺商人奧里(Ouely)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,

為北投溫泉開發之始。

1896年,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發現北投溫泉質佳,極富觀光與商業價值,

故於北投溪畔開闢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─「天狗庵」,成為北投溫泉浴場的先例與濫觴。


到了日俄戰爭(1905),日本殖民政府因深信溫泉可治百病,有保健、療養及保養之效,

便在北投設立了「陸軍療養院」(即陸軍八一八醫院現址),專供日本皇軍使用,以

溫泉為傷兵療養、復健。之後,日俄戰爭的傷兵,

便源源不絕地由基隆轉運至北投療養,間接促進本地的發展。

在社區居民及學校師生陳情下,民國八十六年,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,

並斥資巨額進行重建修整為「北投溫泉博物館」,整棟建物煥然一新。


 

內設十二個展覽室,分別展出北投溫泉發展史、

北投人文歷史、古蹟建築、國內外溫泉、北投石等實物、資料或照片,

二樓設有榻榻米活動大廳,可供舉辦小型活動,館內保留男女大眾池室供民眾參觀,

並定時播放多媒體介紹北投溫泉等。該館最高承載人數為兩百人次,入館需脫鞋或換鞋。



有一位角色扮演的同仁志在拍照.

古裝的扮相.不知道在演誰


妹妹及妹婿

博物館的後面

北投博物館旁隔著一條路的原住民文物館

原住民博物館前的彩繪豬


路旁的樹雕圍牆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伊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